呼吸疾病诊治之“痛”:超九成慢阻肺患者不知自己患病、仅一成哮喘患者得到良好控制

来源:每日经济新闻 显示图片

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与心脑血管疾病、糖尿病和癌症一起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全球四大慢性疾病,而以慢阻肺和哮喘为代表的呼吸慢病是我国慢病管理体系中的短板。

数据显示,目前我国慢阻肺患者约有1亿人,20岁及以上哮喘患者4570万人。慢阻肺居中国居民主要死因第三位,且整体疾病患病率、发病率仍然处于高位运行,甚至还有上升的趋势。

在近日举行的第21届阿斯利康呼吸周大会上,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表示,呼吸疾病具有“三高三低”的特点。首先是发病率高,影响人群广;第二是死亡率高;第三是经济负担高。与之对应的是低疾病知晓率、低就诊率、低检查率,从而造成了疾病的低规范治疗率:我国仅有不足3%的慢阻肺患者知道自己患有慢阻肺,仅14.2%哮喘患者达到良好控制。

呼吸系统疾病面临“三高三低”挑战

以慢阻肺、哮喘、肺癌为代表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与心脑血管疾病、糖尿病和癌症一起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全球四大慢性疾病。数据显示,目前我国慢阻肺患者约有1亿人,20岁及以上哮喘患者4570万人,肺癌更是位居所有癌症的发病率、死亡率之首。

在近日举行的第21届阿斯利康呼吸周大会上,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指出,呼吸疾病具有“三高三低”的特点。首先是发病率高,影响人群广;第二是死亡率高;第三是经济负担高。

第21届阿斯利康呼吸周大会在成都召开

图片来源:主办方供图

而与“三高”形成明显反差的是大众对于疾病的知晓率偏低。李为民说:“以慢阻肺为例,当患者上楼或爬坡感觉明显气短的时候,不会考虑自己患了肺部疾病或者慢阻肺,而是首先怀疑自己有心脏问题,这也反映出大家对高血压、糖尿病都比较重视,而对呼吸疾病认知较少。”与低认知相对应的是,上述三大疾病的诊断率偏低,如肺癌大多数患者在被诊断时已经是中晚期。同时,能做到坚持规范治疗的患者比例尚有待提高。

深圳市人民医院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陈荣昌也表达了相同观点。他在会上说,慢阻肺的早期症状以咳嗽、疲乏为主,但是往往被患者忽视,直至肺功能下降到严重影响行动功能才来就诊。实际上,慢阻肺对于健康的影响不亚于高血压、糖尿病,而由于慢阻肺急性加重导致肺心病,呼吸衰竭在ICU抢救的案例也屡见不鲜。

对于一些重点人群,提前定期检查呼吸疾病是重中之重。

陈荣昌介绍称,慢阻肺在早期疾病进展相对缓慢,症状并不显著,因此要早期发现慢阻肺,需要高风险人群自己“对号入座”,重视每年的肺功能检查。“年龄超过40岁,有抽烟习惯,经常接触粉尘,亲属有患病史等人群均属于慢阻肺的高风险人群。”陈荣昌表示。

对于肺癌的早期诊断,李为民介绍了华西医院的经验,即对40岁以上,有一项肺癌高危风险因素的医院职工,每年进行低剂量螺旋CT检查,目前累计发现了110例早期肺癌。

从单病到共病,从诊治到“促防诊控治康”

中国工程院副院长、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、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曾提出并推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(PCCM)专科建设与发展的三项主导性措施。包括PCCM专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、设立医院PCCM科室建设层级标准、提出专科医联体的构想并创建全国呼吸专科医联体等等。

在此次呼吸周大会上,王辰从“贯全程”的角度切入。他表示:“医学不能只注重疾病的治疗,而应从促防诊控治康六个方面,六位一体维护人民群众健康。具体到呼吸慢病的管理,防控举措应从医学界、卫生界转为社会各界,覆盖医院、疾控中心、企业、政府部门、基层等等,如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呼吸疾病方面的诊疗能力,继续推进呼吸与危重症医学(PCCM)建设,对公众进行大量的科普宣教等,如此才能降低我国呼吸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”。

王辰说,现在临床诊疗上常存在的一个问题时,一个病人的20颗药片是三个大夫或六个大夫开的,六个大夫和三个大夫没有商量过,病人就变成一个混合器,发生什么不知道。他认为,应当串联或并联地进行“促防诊控治康”,即从病到病人,从单病到共病,从诊治到“促防诊控治康”,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。

王辰继而谈到了现行医学教育体系设计的问题。他强调,医学教育必须把群医学的内容充实进去。群医学是指融合了基础医学、临床医学、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、康复医学学科,统筹个体预防保健、医疗康复措施与人群整体健康行动的学科,以达到人群健康效益最大化。

群医学旨在提倡临床医护工作者在实施个体诊疗、康复保健过程中,应积极开展针对性的疾病预防和干预活动,从而实现人群疾病一级、二级和三级预防,提升全人群健康水平。

“过去临床医学重点关注的是个体健康,群医学关注的对象小至一个单位,中至一个国家,大至全人类。”王辰表示,医疗资源永远是有限的,为使有限的医疗资源更好地提升全民健康水平,需要追求群体健康效益最大化。

在医学教育的专业设置上,王辰认为要设置医学专业,不要再分设临床医学专业、预防医学专业及其他更详细的专业等。

“我们在医学的叫法上是割裂的板块,一是专业设置偏狭,第二在教培教法上,都是解剖专业、生理专业,教给你一块砖,最后出校门了想起来,没教你怎么盖房子,然后自己凭着悟性把这个房子拼成病人的具体情况”,王辰认为,“在整个医学教育体系上,院校教育、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三大体系必须有一个衔接。另外在专业研究生、助培和专培上,必须是并轨。这一点是一个重要的趋势。”


每日经济新闻